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职教快讯

互联网+教育: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启示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9-09-02点击数:

2019-09-02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概念,为信息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从领会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义入手,尝试分析“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再从四个方面阐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即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体系,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全面服务终身学习;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规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机制,推进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现代化;职教20


作者简介:


韩锡斌 (1964) ,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陈明选 (1957) , , 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当今世界,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工业革命挑战的共同行动。2019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定了总体方略。[1] 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无论是政府部门、政治家,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或正在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促进学校教与学的巨大作用,并且将信息技术融入了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系统和课程规划”。


“职教20条”第一次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深刻理解“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明确应对互联网+时代机遇和挑战的策略,对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领会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义,

理解“互联网+职业教育”内涵

“职教20条”集中体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2018 4 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3]。”“内生变量”意味信息化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也不止于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而是要面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


“职教20条”旨在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体系制度的现代化,是教育过程的全方位转变。这一切都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也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类信息技术来支撑。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发展“互联网+”的国家战略,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阐明“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4]。“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教育置于益民服务的任务中,提出“互联网+”行动应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职教20条”中也阐明,要“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特别是提出“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由此将会产生职业院校(包括人社部主管的技工学院)、本科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多元办学主体。“互联网+职业教育”旨在突破了原有学校教育的范畴,既鼓励职业院校借助“互联网+”融合创新传统教育,探索职业教育和培训供给新模式,也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探索网络化教育和培训新方式。“互联网+职业教育”将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驱动,融通多元职业教育和培训供给方,促进教育和培训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多样化、专业化、终身化、扁平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新生态,满足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体系,

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职教20 条”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融合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 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实施重点在于信息互联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的结合,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信息素养为核心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通过“职业教育4.0”支撑“工业4.0”成为德国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显著特征。[5] 2016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新产业结构蓝图》,指出“工业4.0”将引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革,要求构建新的适应“工业4.0”需求的教育系统。2017 年文部科学省在“工业4.0”人才育成推进会议上提出,通过职业院校项目开发,实施“超级职业高中计划”等,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引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变革,强化数理情报教育,普及计算机编程教育,以培养日本“工业4.0”适需人才。[6]


李克强总理在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7]面对互联网+时代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积极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体系,培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8]

 

三、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

全面服务终身学习

 

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服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构建“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达到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展自身职业能力的目标,二是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互衔接与相互贯通的大教育模式,实现任何人在不同教育之间灵活转换的目标。[9]


“职教20条”将“培养”和“培训”并列,提出“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同时大力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1+X制度试点等工作,表明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将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终身化服务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动态需求,也体现公民接受各类教育、人人享有实现出彩人生机会的公平发展精神。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服务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能为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跨领域职业人才成长提供支撑,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达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进行统筹设计。澳大利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贯通,同时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突破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局限,建立了基于E-learning的“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终身教育模式。2011年出台了《20122015职业教育与培训E-learning国家战略》,以“灵活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应用为核心目标,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方式和培训方式的变革为重点。[10]韩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建立新的职业培训体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案》,明确提出了韩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目标,即探索职业学校与企业、职高与普高、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普通大学、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相互衔接与贯通的新模式,创建终身教育的新体系。制订了《实施远程职业教育方案》,逐渐将封闭的教育转变为开放的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达到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目标,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11] 德国职业教育始终以“终身化”原则为导向,以此构建以人的职业发展为前提的终身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20142017 年数字议程》明确指出,当前的德国教育系统需要培养出具备良好媒体素养、能够达到数字化环境和知识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才。打造时间和空间上更具灵活性的工作模式,让工作和生活更好地结合,推广现代化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促进IT课程和工程课程的整合,让员工和求职者更符合数字化工作的要求,避免未来的人才瓶颈。[12]


“职教20条”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共同做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等。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不仅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更多的是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可以看出,仅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如此庞大、工学兼顾、动态变化、高度异质群体的终身学习需求,迫切需要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联网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提供终身化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助力人人拥有出彩职业人生,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四、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规律,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职教20条”强调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形成了实体与虚拟共存的生活、工作、学习空间,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知识产生、传播、使用、分享的方式也随之变化。每个人的个体认知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群体认知和组织认知,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拓展为人+机的分布式认知过程。


“职教20 条”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就是要探索学习者在教学环境、工作场所、虚拟场景及其相互融合的场景中的学习规律,探索学习者基于虚实融合的空间中与教师、行家里手、同伴、同行、虚拟助理等多种教学者的互动关系。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大大促进基于网络的认知规律探索,进而为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需要在真实情景中通过操练习得岗位工作能力,[13]由此演变出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如现代学徒制式教学、企业新型学徒制式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互联网+”对业态的重构不仅需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变革,还需要职业教育在虚实融合的空间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职业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既不能固守传统面授,也无法完全建立在虚拟空间,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教学将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14][15]


澳大利亚自1993 年提出灵活学习框架开始,就致力于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中运用新技术支持更加灵活的学习,在职业教育客户需求变化和知识型社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基于互联网构建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16]韩国的职业院校、普通大学、开放大学、企业等借助互联网使产业现场教学与教育机构的校内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构建以工作岗位为学习地点和中心的远程教育方式,既不脱离工作岗位,又能接受继续教育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灵活性。[17]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要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18]要大力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面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规律,构建校企跨界合作、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所结合、虚实环境融合的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式。

 

五、培育“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机制,

推进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由于地域分布、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发展问题。“职教20 条”提出,要“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一节中也强调,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互联网可以存储海量多媒体资源,信息交换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信息传输成本低,几乎覆盖地处偏远、不发达的所有地区,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时代机遇。然而过去的经验表明,仅仅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并不能实现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提质升级。[19][20] 互联网+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更为重要的是要借助互联网创新要素实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培育持续的动力机制和常态化的支持机制,促进学校和培训机构、企业、社区、政府、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在教育理念、基础设施、人员发展、体制机制、合作伙伴协同、研究与评估等方面统筹施力,构建发展共同体,还要与当地社会、经济、产业以及人力发展相融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新生态。


总之,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需要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明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新形态。“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21] 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信息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将使互联网与诸多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开创新的业态,也将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互联网的各类信息技术由过去的单一辅助要素,扩展为无所不在的创新驱动力,引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这一变革不是互联网与原有职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互联网思维、连通的环境与技术等创新成果,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新体系,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创新“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全面服务终身学习;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规律,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机制,推进资源共享与均衡发展,最终支撑引领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

 

下一篇:“职教20条”背景下,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 上一篇:李克强总理给2000多所技工院校带去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