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庆职教

在产业链上奔跑的职业教育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8-05-11点击数:

2018-05-11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给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清晰定位,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来了。


  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的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城市发展呼唤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急需改革创新。

  于重庆而言,产业与职业教育合作还不够深入,融合还不够紧密,需致力于形成政府“出政策,出投入”,行业“树标准,强产业”,企业“愿参与,乐合作”,学校“育人才,优服务”多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把车间建进教室,让专业对接产业,使人才服务企业……在产业链上奔跑的重庆职业教育,迈出了产教融合的新步伐。

  产教融合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很好的制度性创新、政策保障、经费支持等。

 

                                                               政策投入“双护航”下的“试验区”

 

       去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这也意味着其可以引领全国100多所优秀职业院校与国内知名企业,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模具制造等制造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为什么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事实上这完全得益于该校的“合作经验”。目前学校已与26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依托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等优势,打造出政校企多元协同发展平台。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助力产教融合的背后,其实也呈现出了重庆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眼界、思维和行动。

  让职业教育强起来,是走好产教融合的第一步。要强起来,就要用顶层设计、体质机制、政策投入等给职业教育搭建更大更好的平台。

  为此市委、市政府不仅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还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2—2020年)》,推出涉及财政投入、土地供给、师资配备、学生资助、人才待遇等方面的多项政策,市政府也相继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通知》《职业教育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发展全力护航。

  在投入方面,我市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几年间共计投入488.2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327.4亿元、年均增长5.86%。

  短短几年重庆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教育部也因此“盯上”重庆。

  2015年,教育部与重庆市政府签订了《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3年来围绕宏观统筹协调制度、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制度、多元办学与国际合作制度等九大任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进了重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也为国家和其他省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职业教育发展步履加速,产教融合程度和效能也不断走高。

  据悉,我市已在职业院校中建设了一批实用技术、流程改造、工艺美化等应用技术推广项目,并建立产教融合的职教园区16个、职教集团30个。

  “产”是基础,“教”是支撑,城市需站在更高格局上调整优化职教布局和结构,才能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空间、层次、专业“联动布局”谋发展

  长城汽车落户、成为国家高新区、第一季度规上工业增长13.3%、五大工业集群发展……这为永川推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要再造一个“永川工业”,这目标的实现必然需要技能大军鼎力相助。

  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需求。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市将永川作为职业教育强区进行打造,并为永川设计出“职教院校布局15%”的规划。此前,永川开创出“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被教育界称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第四种模式”,令职业教育有深度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好布局谋出好发展,受益的显然还不止永川。

  在空间布局上,我市将主城区作为职教核心区,主要集中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布局占全市总量的40%。同时在万州、永川2个职教基地院校布局15%,涪陵、黔江、江津、合川4个职教区域中心院校布局15%,其他区县布局30%,形成了“1+2+4+N”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格局。

  在层次布局上,我市逐步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条,推动25所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高职院校整体向产教融合深化,基本形成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专业布局上,我市发布鼓励发展和过剩预警专业目录,通过“巩固一批、调整一批、淘汰一批、新建一批”,中、高职院校专业分别优化调整为18个大类147个专业和19个大类344个专业,与全市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匹配度分别达到84.9%和84.6%,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同向发展。

  布局优化使重庆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更清晰。

  据了解,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基础建设、土地使用、学生资助、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校享受同等待遇,所有竞争性项目也向民办校开放,同时还建立起民办职业教育财政扶持专项资金,进一步助推我市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产教融合要走向深化,校企合作要走向高位,这就要求学校企业两头热、全身动,用创新改革的姿态破解融合之惑。

 

                                                             与5000多家企业牵手画出“同心圆”

 

 

  当政府搭好台后,学校和企业究竟怎么“唱戏”?校企之间如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目前我市全市职业院校已与5000多家企业实行协同育人,几年来订单式培养20.9万人。学校主动出击,创新破解融合之困,最终与企业同向同行画出“同心圆”双方受益,这样的范例在我市并不少。

  如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通过巩固合作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这“三招”,逐步破解了校企之间合作不深入、效果不明显、学生受益少、企业热情低等制约产教融合的瓶颈。

  特别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瑞士迅达(中国)电梯公司共同创办电梯学院后,毕业生总是还没毕业就被“抢购”一空,填补了我国电梯专业人才缺口。据悉,立足能源产业与智能装备产业两大产业集群,该校正在对接行业和企业,以共建、共享、共赢、共育来实践“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多元合作”。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校情,校企合作是照搬不来的。

  去年9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订单班,专门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这个订单班还只是该校推进医教协同的一个新分支,该校牵头组建“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平台,成功解码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多元合作“方法论”。

  学校和企业要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学校就要主动想企业所想。

  三峡水利电力学校组建的“重庆三峡职业教育集团”包括了中国水电工程集团、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上海大众、长安福特、重庆电力公司、重庆市勘测院等,影响力辐射渝、黔、川、鄂、粤、闽等地甚至海外。

  在这样的平台下,三峡水利电力学校除了与企业做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外,还主动帮助不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同时提升企业员工技能,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正是这一次次牵手换来了校企合作的生机,当这样的生机越来越蓬勃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助推人才涌现、产业发展、动能壮大。

  产教融合最终指向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光发热,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技能是关键,高素质亦是关键。

 

                                                      帮学生扣好职业生涯“第一枚扣子”

 

 

  产教融合的进程中,重庆各职业院校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等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在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各职业院校也更看重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

  “要在学习阶段就帮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枚扣子’”,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谈到,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继而推动“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教育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要服务人的发展。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市不断强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同时通过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品行与素养直观地反映在了各类竞赛中。

 

     在去年的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中,我市共获一等奖46个、二等奖125个、三等奖85个,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第二,创出历史最好成绩,连续第八年获“组织贡献奖”;在去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市高职院校获一等奖19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61个,中职院校获得一等奖15个、二等奖44个、三等奖36个,一等奖和奖牌总数连续8年保持中西部第一,位次挺进全国前六,总成绩连续8年进入全国前10位……


       重技能更重素养,重庆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而重庆职业教育的美誉度也不断攀升,即使是在初中毕业生招生规模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我市中职招生规模也基本保持了问鼎,高职招生规模更是逐年增长。

  有数据统计,近3年我市中职学校输送毕业生38.2万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在本地就业创业比例超过80%;高职院校输送毕业生25万余人,就业率提高到92%,在本地就业创业比例达到80%。

  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已成为企业发展生力军,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据了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我市还将不断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扩充优质职教资源,并在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支持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市优质产能“走出去”需求,推动重庆职业教育再上台阶。

 

                                                                     技能之声

 

  大二下期的时候我参加了全国中药技能大赛,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获得一等奖。参赛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提升职业素养,心怀工匠精神才能让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学生 张春

  我们必须学好每一门专业课程,尽力让每一次实训都要达到完美。特别是电力安全这方面,必须达到100%才算真正的安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坚持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我对工匠精神永远的坚守。

  ——重庆电力高专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班学生 姚之明

  虽然我读的是旅游专业,但也要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习演讲、插花、调酒等专业之外的知识。这是很有用的,不仅让我能代表学校多次参加礼仪服务及演讲比赛获奖,也给我在毕业后这10年工作打下了好基础。

  ——璧山职教中心2006级旅游专业学生 陈欢

  在去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获得了“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全国二等奖。其实刚入校时我对代码编程是一窍不通的,但参加了学校的技能兴趣培训班后,我找到了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荣昌职业教育中心2016级计算机高考班学生 赵彧曦

  作为一名职校学生,我们在学得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敬业的态度和坚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匠心成就职业梦想。

  ——重庆工商学校2015级服装制与生产管理专业学生 贺盛枫

 

                                                                数读职教

 

  中职学校182所,在校生39.8万人;高职院校40所,在校生27.9万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597家,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余万人次。

  几年来共投入职业教育经费488.2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327.4亿元、年均增长5.86%。

  中、高职院校专业分别优化调整为18个大类147个专业和19个大类344个专业,与全市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匹配度分别达到84.9%和84.6%。

  中职学校共建成实训基地658个,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08个,立项建设市级重点(特色)专业120个;高职院校建有骨干专业150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78个,协同创新中心28个。

  建设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30所、市级示范中职(含培育学校)34所,国家级示范高职3所,国家级骨干高职3所,市级示范高职(含培育学校)20所。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总成绩连续8年进入全国前10位,保持在中西部前列。

  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6%,留在重庆就业创业的人数占比84.5%。

  12所职业院校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产教融合的职教园区16个、职教集团30个;全市职业院校与5000多家企业实行协同育人,五年来订单式培养20.9万人。

  

王小寒 刘进

 

 


下一篇:5亿产值背后的“外包生产车间”:梁平职业 上一篇: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第十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举行